http://nanyang.com.my/node/316980
男性第一杀手 大肠癌
2011-06-16 15:45
国内最恐怖的癌症是什么?告诉你,是大肠癌!
当国人在担心、想尽办法对抗肺癌、乳癌的当儿,大肠癌已经悄悄地爬上来,成为我国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女性位居第三的杀手,仅次于乳癌及子宫癌!
华人小心大肠癌
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排行榜前三名分别是乳癌(18%),大肠癌(11.9%),肺癌(7.4%)。大肠癌也是全世界最常癌症榜上排名第三!可见,大肠癌已经越来越普通,已经到了人人都可能患上的地步!
而且数据显示,大马华人的大肠癌患者比其他族群患者多!马来西亚医药大学(IMU)内科及肠胃科专科主任,拿督丘徐婉宜教授说:“大肠癌可说是华人的疾病!”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或Large Bowel
Cancer)是结肠癌(Colon Cancer)和直肠癌(Rectal
Cancer)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升结肠、横结肠和直肠内壁粘膜上皮发生恶性病变,如果没有及早接受治疗,严重可导致死亡。一般而言,大肠癌的发生与慢性
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内息肉及腺瘤、遗传因素有关。
我国内科及肠胃科专家,拿督丘徐婉宜教授表示,医学界至今仍无法掌握导致大肠癌的真正原因,同时大肠癌的病例有升不降,情况令人担忧。
“从前我们最害怕肺癌,但近几年肺癌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这应该是铺天盖地的肺癌及禁烟广告奏效了!正因为大家把焦点锁在肺癌、乳癌等,忽略了大肠癌,导致近几年大肠癌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男性占60%
根据亚罗士打Sultanah Bahiyah医院肠胃科顾问兼医药主任拿督莫哈默拉达兹做出的一项关于大肠癌病患的调查,发现在628个接触的大肠癌病患当中,男性占了60%;50岁以上病患占了80.7%。
因此,她认为,政府有必要作出适当措施,提高国人对大肠癌的醒觉,比如规定50岁以上人士接受筛查检测,以阻止大肠癌在我国施虐!“只有定期接受筛查检测,才能及早发现大肠癌,及早接受治疗,可存活下来的机会仍很高。”
预防胜于治疗。在英国,在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发现大肠癌的病人,有90%病人可存活超过5年。如果在这个时候不接受治疗,待癌症发展至第三阶段,只剩48%病人可存活超过5年。
华裔病患增加
从前,大肠癌常见发生在高度文明的西方国家,但如今情况已经颠覆。在我国,大肠癌是排名第三的癌症杀手;在新加坡,华裔大肠癌病患人数与美国白人病患不相上下。
一项涉及10万名来自新加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韩国首尔、香港、澳洲新南威尔士、印度马德拉
斯男性大肠癌病患的调查显示,新加坡华人占了总数的46%、美国宾州白人占了44.5%,香港有39.2%,韩国有36.6%;而印度马德拉斯只占了
5.7%。由此可见,亚洲人大肠癌病患人数已经逼向西方人。
近年,大肠癌是在新加坡最常见的癌症。自1968年开始,大肠癌病患每年持续增加3%;在2003年至2007年间,每年新增病例多大7000个。截止目前,新加坡大肠癌病例比30年前多出一倍!
丘徐婉宜教授也说道:“不单新加坡情况严重,从前日本人最担心胃癌,可是近年来数据有了明显改变,大肠癌的病例越来越多,甚至已经逼向胃癌。”
注意便秘问题
其实,要在早期发现大肠癌比胃癌容易。肠管很小,如果大肠内壁长肿瘤,容易引起阻塞,造成便秘问题,很快就会发现,但有许多病人并不以为意,而没有在大肠癌早期得到适当治疗,而送上性命!
在我国,由于大众对大肠癌的认知不多,常可见病人延误的病例,等到发现时已经是末期癌症。丘徐婉宜教授指出,有94%的病人是因为大肠癌症状而发现大肠癌;接受筛查时发现大肠癌的病人并不多,只有1%。
所以,丘徐婉宜教授鼓励50岁以上的人士每年接受粪便潜血试验,10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尤其是曾患有症状或属于高危险群的人,定期接受检查是必要的!
“虽然我们锁定50岁以上的人、男士、有家庭病例的人为高风险群,这并不代表其他人可以忽略筛查,有许多大肠癌病人并没有家庭病例,所以每个人最好每年至少进行粪便潜血试验,才是万全之计。”
如何检测大肠癌?
●粪便潜血检查:
大肠癌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粪便潜血检查是最常见、也最廉宜的检查,价位只在几十
令吉。粪便潜血检查有两种:粪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简称FOBT)及免疫化学测试(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简称FIT)。
粪便潜血试验较为普遍,已经实行好多年;免疫化学测试在今年开始流行,澳洲、美国等地常以这检查代替粪便潜血试验,因为准确度更高,不过同时价格也更高。
丘徐婉宜教授指出,粪便潜血试验主要用来检测出粪便里是否有便血,这个实验无法分辨该血液属于动物或病人,只要粪便里有血便成阳性。免疫化学测试是瞄准人类血液,实验只有在检测到属于病人的便血才呈阳性。无论如何,这种检测毕尽是筛查,准确度仍有所保留。
●结肠镜检查
丘徐婉宜教授坦言,只有结肠镜检查(Colonoscopy)才是最可靠的检测,它不只能发现大肠癌,还能预防大肠癌!
须5年检查一次
医生会将一条柔软的管状仪器从肛门途经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最后进入大肠最深部位至
回肠未段。管中放入一个微镜头能清楚看到大肠内情况,如果发现大肠内壁有息肉、腺瘤或可疑的肿瘤,小过一公分或略大的体积都能立刻割除,体积太大的肿瘤则
进行组织切片,进一步检查肿瘤属于良性或恶性。这种检查一般定价在RM1500不等,在接受结肠镜检查前必须询问清楚一旦发现息肉或腺瘤欲立即割除是否另
加收费。
有些人害怕进行结肠镜检查回造成疼痛,因此最新科技还有大肠扫描,可称为对结肠镜检查有恐惧的人的另一选择,但这种检查的准确度不比结肠镜检查来得高,医生建议这种检查必须每5年进行一次。
丘徐婉宜教授表示,其实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是疼痛是视乎个人的“耐痛度”,在进行检查时我们会为病人注射麻醉剂,但病人仍有清醒的,能感觉到检查在进行中。
排便习惯突变要注意
Q&A
1.大肠癌有何症状?
腹泻、便秘或任何排便习惯异常都有可能是患上大肠癌征兆。粪便有血、体重突然下降、腹部疼痛、排便疼痛、肠梗阻、贫血。
大肠癌所在位置不同,出现症状也不同,右侧大肠因管径较大,很少引起阻塞,较典型的症状为慢性大肠出血而造成贫血。左侧大肠因为离肛门较近,所以容易出现肛门出血的症状;左侧大肠也较细,容易因肿瘤长大而压迫使粪便变细、便秘、腹泻及肠道阻塞。
便血往往是直肠癌患者的第一个症状,有时由于血量少或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肉眼不能觉察,只有做粪便潜血检查才能发现。但便血也有可能是因痔疮、肛裂、肠炎、肠息肉、溃疡穿孔等疾病所引起,无论如何还是接受检查为妙。
排便习惯异常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
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或是便秘后出现腹泻。也得注意分辨形状,正常的大便条呈圆柱形,如果癌肿突出在直肠腔内,压迫粪便,排出
的大便条变细,形状可能呈扁形。
2.如何预防大肠癌?
维持健康生活,饮食均衡、多运动、不抽烟,相信能减少患上大肠癌几率。定期进行筛查检测也有助于预防大肠癌,建议50岁后每年进行粪便检查,每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是高风险群,建议每3至5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
3.如何治疗大肠癌?
手术治疗是大肠癌唯一根治的疗法。大肠癌不管大小、位置、症状多久,只要不转移到骨骼或其他重要的维生器官,在病人情况许可之下,皆须切除。其他辅助治疗还有如药物及化疗等。
4.饮食习惯是否直接导致大肠癌?
医学界至今都无法掌握导致大肠癌的真正原因,但医生建议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减少食用红肉及加工肉制品。
5.谁是大肠癌高风险群?
50岁以上人士、家族直系亲属曾患上大肠癌者;男性;痴肥者。
6.大肠息肉会导致大肠癌?
大肠内壁长息肉不一定会造成大肠癌,但发现大肠内长息肉最好割除,因为它也有可能会突变成癌症肿瘤。如果息肉体积太大,医生一般会先进行组织切片,进一步检查属于恶性或良心。
7.便秘会导致大肠癌吗?
大肠癌可能导致便秘;便秘会导致大肠癌这个说法却没有根据。丘徐婉宜教授指出,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些人一个星期两次,有些人一天两次,只要一直维持同样的排便习惯,便属于正常。除非排便习惯突变,比如平时一星期3次,变成每天5、6次,那就得赶快接受检查。
8.排便时流血,一定是患上大肠癌吗?
排便时流血不一定表示患上大肠癌,但排便流血便表示肠或肛门出现问题,痔疮或大肠有某处出现溃疡。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建议立刻接受检查。